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高清,久久国产精品999,亚洲精品专区在线观看,免费观看国产精品视频

人民網
人民網>>河北頻道

經典老照片,讓人更加愛長城

2024年08月19日07:55 | 來源:河北日報
小字號

原標題:經典老照片,讓人更加愛長城

很多人通過沙飛攝影作品重新認識淶源長城

經典老照片,讓人更加愛長城

7月10日拍攝的淶源浮圖峪長城。本報記者張昊攝

7月10日拍攝的淶源浮圖峪長城。本報記者張昊攝

1937年秋,沙飛在淶源浮圖峪長城拍攝的《八路軍戰(zhàn)斗在古長城上》照片。(資料片)

1937年秋,沙飛在淶源浮圖峪長城拍攝的《八路軍戰(zhàn)斗在古長城上》照片。(資料片)

【長城名片】

淶源長城

淶源是長城資源大縣,擁有戰(zhàn)國長城和明長城。淶源境內的明長城南連倒馬關,東接紫荊關,全長122.5公里,修建了烏龍溝、浮圖峪、寧靜庵、白石口、插箭嶺、獨山城6座關城和1座狼牙口險隘,是明長城中保存最好、最具代表性的一段,以視野開闊、敵樓密集、建筑防御體系功能奇特而著稱,被譽為“萬歷原貌,威武雄關”。

7月10日,淶源浮圖峪長城。

雖然經歷了400多年的風雨侵蝕,這段長城依然如巨龍般盤旋在山脊,威武雄壯。

長城腳下,兩個老朋友正聚在一起,將手機里保存的一張老照片與實景進行比對。

“就是這里了。”中國長城學會首席專家、副會長董耀會與淶源白石山景區(qū)原黨工委書記、管委會主任劉春陽,在尋找一張老照片的拍攝點位。

照片正中的長城敵樓與一位正在觀察前線的戰(zhàn)士相呼應,下方的八路軍戰(zhàn)士,正俯臥在草叢中,用機槍瞄準前方。

“看,這兩個相鄰的敵樓頂部雖已損毀,但墻體仍然屹立不倒。從長城的形狀和遠處的山形判斷,這就是沙飛最著名的代表作品《八路軍戰(zhàn)斗在古長城上》的拍攝點位。”劉春陽手指前方,跟董耀會仔細觀看。

1937年10月,紅色攝影先驅沙飛奔赴晉察冀邊區(qū)抗日根據地采訪。在淶源的浮圖峪、插箭嶺等長城沿線,拍攝了《八路軍在古長城上歡呼勝利》《八路軍收復插箭嶺》等精彩作品,極大鼓舞了軍民的戰(zhàn)斗士氣。

“是沙飛第一次將長城的象征意義用照片形式突顯出來。長城凝聚了眾志成城、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,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。”1987年到北京大學進修時,董耀會第一次見到沙飛這組總題為《戰(zhàn)斗在古長城》的照片。

董耀會被這組照片深深震撼,也認出照片上的長城是自己走過的淶源長城。“如果說,我最初走長城是出于本能的熱愛,但走完長城包括看到沙飛鏡頭里的長城后,我對長城保護和研究的責任感逐漸樹立起來。”董耀會說,“作為一名長城記錄者、研究者,我覺得自己更有責任傳播長城文化,讓更多人了解長城、愛上長城。”

生在長城下、長在長城邊的劉春陽,因長城與董耀會結緣,多次邀請董耀會到淶源宣傳長城保護。

劉春陽說,對于在長城腳下生活的村民而言,雖然開窗即可望見長城,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,并未真正了解長城,老一輩人只說那是“邊墻”。有一次,他問孩子們長城在哪里,回答卻是“在八達嶺”。

“孩子們的話,深深刺痛了我,讓我意識到長城保護形勢十分嚴峻,要讓人們了解身邊的長城、保護身邊的長城。”2003年,時任淶源縣旅游文物局局長的劉春陽組織工作隊開展全縣長城普查,并推行長城保護員制度,在長城沿線41個自然村先后安排了20多名長城保護員。

2006年,為了讓更多本地人了解淶源長城的歷史文化和精神內涵,劉春陽專門邀請了沙飛的女兒王雁,到淶源縣舉辦“長城與戰(zhàn)爭烽火”沙飛圖片展,為宣傳長城助力。

“沙飛的攝影作品,成為很多人重新認識淶源長城的起點。”董耀會對這些情況也很熟悉,他說,如今在淶源,關注沙飛長城攝影的人越來越多,這些經典老照片也讓人更加愛長城。

40年后再走長城,董耀會特意帶記者來到唐子溝村。

“唐子溝村的李鳳鳴、李勇父子接力守護長城36年,村子搬走了,他們卻還在長城腳下堅守。咱們一定要去看看這爺兒倆。”董耀會說。

李鳳鳴從1988年開始巡護長城,2015年李勇從父親手里接過接力棒,守護烏龍溝長城40號到66號的27座敵樓,巡查約15公里的長城。

2017年,唐子溝村的村民集體搬遷,李勇一家成了唯一一戶留守在烏龍溝長城腳下的村民。

也是在這一年,李勇在長城學會和長城愛好者們的幫助下,修建長城烏字號保護站。讓李勇驚喜的是,劉春陽邀請董耀會來為長城烏字號保護站題詞,并參加首屆長城文化客廳活動。這里逐漸變成了全國各地長城守護者互相交流的一個“驛站”。

如今,長城烏字號保護站里就陳列著李勇搜集來的沙飛長城攝影圖片。

“10天前,北京50多個中小學生來這里研學,跟著我巡長城、學歷史,觀看沙飛的老照片。”李勇興沖沖地對董耀會說,“看到孩子們指著照片,認真了解那段歷史,不停贊嘆長城,我很高興。”

在親手布置的展室里,李勇為我們介紹:“《戰(zhàn)斗在古長城》這組照片主要拍自淶源的插箭嶺和浮圖峪長城。雖然沙飛沒有拍過烏龍溝長城,但是在沙飛拍攝這些照片之前,八路軍也曾在烏龍溝一帶活動,我們這里同樣是抗日戰(zhàn)場。”

“烏龍溝長城的敵樓基本保存了原始風貌,南北兩側有券門,門兩側有箭窗,東西兩側有四箭窗,是比較普遍的兩門十箭窗格局。”站在長城烏字號保護站旁,董耀會抬頭遠望著長城,欣慰地說,這里人為破壞較少,長城保護得很好。

近年來,尋找沙飛長城攝影取景地,在攝影圈和長城文化圈里是很多人共同關心的話題,不少攝影人和長城愛好者到淶源實地探訪。烏龍溝長城雖然沒有進入過沙飛的鏡頭,但因為李勇一家的堅守,長城烏字號保護站成為這些人到訪淶源長城時必來一聚之處,長城文化客廳實至名歸。

“對很多人來說,沙飛照片是長城形象與長城精神完美結合的一個經典。很多人就是通過這樣的經典,開始認識長城,更加熱愛長城,并進而保護長城的。”董耀會說,如今,距離沙飛拍攝長城已過去了80多年,我們需要更多的努力,讓長城凝聚的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。(記者袁川、寇國瑩、王靜超)

(責編:楊文娟、方童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